新闻动态

林徽因为什么不能黑?9个空军弟弟血洒长空,平均年龄不到25岁_林恒_生命_家人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2:26    点击次数:66

说起林徽因,就会想到什么?

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她是民国才女,

但是在她的人生不止才女这么简单,

在她的墓碑上是“建筑师林徽因墓”七个字,

没有才女,也没有谁谁的夫人,她就是她自己。

然而在这建筑大师的背后,还有她那为国牺牲的亲人。

所以她为什么不能黑,看看她那9个弟弟们,是谁就知道了。

一条抗战和建筑的双线人生

展开剩余92%

1937年日军的铁蹄已肆虐华北平原,

而林徽因与梁思成正躲在佛光寺里进行古建筑测绘。

没错,这对被誉为“中国古建之父”和“建筑学女神”的夫妻,

刚刚用双手打破了日本学术界的傲慢论断,

发现了一座实打实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,

狠狠给了日本学者的“抹黑中国”论调一记耳光。

但他们来不及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成就,

北平沦陷消息传来,战争的阴霾彻底打破了学术研究的宁静。

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测绘图和家人逃亡,

从此,他们的身份不再只是学者,也是颠沛流离的抗战避难者。

就在林徽因拖着肺病日夜测绘、誓死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时候,

她的家人早已走上另一条抗击日军的战场。

亲弟弟:带着家训“捐躯赴国难”

林徽因的同父异母弟弟林恒,

这位年仅20出头的清华机械系高材生,

因一腔爱国热血,毅然从校园投身到战火之中。

1937年,淞沪会战打响后,

他瞒着家人入了中央航空学校,从此将生命交给祖国的蓝天。

他的座右铭是八个字: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

而在极为残酷的空战中,林恒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。

1941年3月的双流机场,

林恒驾驶的战机面对日军的新型零式战机,孤身迎敌。

在燃油用尽、座机被日军连续击中后,

林恒用机身狠狠撞向敌方机群。

这是一场以生命为筹码的硬仗,

那架燃烧的战机化作一道火光,坠入敌机队列。

林恒用几乎不可能的操作,让敌机一同坠毁。

当梁思成赶到现场,只找到一片血染的飞机残骸和半块飞行徽章。

他连哭的力气都没有,只能用木牌刻下“林恒之墓”,

将弟弟埋在荒野里。

三个月后,林徽因收到了丈夫带来的飞机残骸,

用一块布包裹着这块布满弹孔的铝片,

一直挂在她的床头,就连她去世都没有取下。

那些叫林徽因“姐姐”的飞行员们

林恒的牺牲,让林徽因几乎崩溃,

但她和弟弟的关联不止于此。

早在战火全面蔓延之前,

林徽因夫妇偶然在一家客栈里,她遇见了八位年轻人。

他们是中央航校的学员,和林恒是校友,

在这群伙伴中,还有会拉小提琴的弟弟。

在抗战爆发后,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人,

与林徽因一家成了“名誉亲人”。

“姐姐”,是他们对林徽因最亲切的称呼。

从毕业典礼到轮休期间,

他们会以拌嘴似地争抢林徽因“母爱般”的关怀啼笑。

但战争却无情撕裂了所有温情。

这些被称为“弟弟们”的少年,一个又一个再也没有归来。

他们的回信只剩弹壳上刻着的铭言遗物;

最年轻的小提琴手黄栋权,毕业一年后在滇西空战时牺牲。

临死前,他用电报哼唱《思乡曲》。

唯一留下的,是给“梁家姐姐”的一封信:

“打完仗,您能来听我的独奏吗?”

然而这场独奏,终究成了断想。

至此林徽因的9个弟弟都血洒长空了,平均年龄不到25岁!

林徽因写给自己与弟弟的对话

林徽因的诗作《哭三弟恒》,

至今读来泪湿纸背:

“你已给了你所有的,同你去的弟兄也是一样……”

她用文字记录着家人与“弟弟们”的壮烈。

架不住剧烈内伤的航空英雄陈桂民,

因操控战机用尽最后能量燃尽;

还有林恒校友林耀,至死手里握着一本《拜伦诗选》。

他们是谁的血肉,可以被烈火焚毁,

可从未逃脱自己“要捍卫祖国”的身份?

连敌军都称,这群“武器落后但无所畏惧”的飞行员,比他们“英勇得多。”

而且林徽因在给费慰梅的信中说:

“这些孩子教会我,真正的爱国不是口号,而是用生命去践行。”

林徽因为何被称作“时代的大义者”

其实,这样的家族荣耀,贯穿了林徽因的生命。

而这些为国捐躯的精神,早就写入了林家的血统。

林徽因的两位堂叔,林觉民与林尹民,同是“黄花岗72烈士”,

那本传诵至今的《与妻书》,源自林家大义;

再到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,因反抗军阀张作霖不幸身亡,

年仅49岁,又将这面旗帜传递到了下一代。

这一家,从名门望族,到用血性支撑起民族信仰。

从她自己,到胞弟,到两位堂叔,再到她的孩子,

他们用性命诠释了“责任”二字。

在颠沛流离时期,

林徽因也曾被人问过:“你们为什么不离开中国?”

她用一句话回击所有质问:

“这是我脚下的土地,我不站着,难道跪下投降吗?”

最后的遗物

值得深思的是,其实林徽因完全可以选择逃避。

在战乱年代,她拖着肺病,失兄失弟,

却选择用自己的瘦弱身体,保护民族的记忆:古建筑。

那些唐代、大宋的故事,历史的遗址,不愿沦为战火的焦土。

林恒牺牲后,她从未忘记他留下的弹孔残骸,一直挂在床头至死。

所有人都无法理解,

那个病痛缠身的“民国第一才女”如何扛起民族灾难的重担,

甚至在战后让故宫重获生机,又让学术与情感撰写永恒。

结语

历史不应该被娱乐化。

那些热衷于编织林徽因情感绯闻的人,

可曾想过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时,是何等的悲痛。

还有她不顾自身安危,而为祖国建筑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。

还有那些用生命守护祖国的年轻人们,

或许他们的名字不被记住,但是他们的精神成为历史的一部分,

也应该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。

信息来源:

1、他是林徽因的弟弟,名校毕业,最终在天空之上洒尽热血 .搜狐网

2、风雨中的琳琅声——林徽因和她的时代.清华大学校史馆 [

信息来源:

1、他是林徽因的弟弟,名校毕业,最终在天空之上洒尽热血 .搜狐网

2、风雨中的琳琅声——林徽因和她的时代.清华大学校史馆 [

发布于:四川省

上一篇:2025年6月12日中国沧州红枣批发市场价格行情
下一篇:谁还敢说她没教养?小玥儿穿名牌逛街,下蹲这个举动太圈粉了!_孩子_马筱梅_北京